酶在饲料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饲料中消化养分的比例,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动物饲料主要分为谷物类及粕类,植物细胞壁的存在影响了养分的消化吸收。猪、禽等自然分泌的酶无法分解细胞壁,所以只有在饲料中补加相应的酶才能将其降解。玉米、大麦等谷类以及麦麸、饼粕等农副产品,经添加纤维素酶类、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几组酶的协同作用下才能破坏植物的细胞壁,使其变得松软,促使细胞壁及其细胞内容物在动物胃肠中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木聚糖酶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表明,木聚糖酶能有效促进饲料营养物质吸收消化,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徐骏等报道,添加木聚糖酶0.05%使试验组仔鸡增重提高,而料重比降低。
抗营养因子具有抗营养作用,不同饲料成分含有不同的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产生作用的方式包括抗营养因子在畜禽胃肠道内与养分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止养分的吸收;另外抗营养因子直接抑制对养分消化吸收具有促进作用的内源酶活性,饲料中的半纤维素和果胶溶于水后会产生黏性溶液,增加了消化道内容物的黏稠度,使营养物质和内源酶难以扩散,缩短了饲料通过肠道的时间,影响了动物的消化吸收。在复合酶的协同作用下,可将纤维素、果胶以及糖蛋白降解为单糖和寡糖,降低了肠道内容物的黏稠度,减少了此类物质对消化利用的阻碍,增加了养分的消化吸收。据报道,饲料中添加酶制剂还能激活内源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木聚糖酶的添加也可以促进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消化。高春生等报道,在草鱼基础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0.05%-0.2%,结果发现,草鱼增重率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
农作物秸秆在世界上的产量每年约有20-30亿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作物秸秆中约有65%-80%的干物质能够向动物提供能量,而目前用作饲料的不足10%,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仍直接还田或作为燃料使用,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环境。除了牛等少数草食家畜能消化秸秆中的纤维素之外,其他家畜都不能利用这部分能量,而且由于纤维素的存在,反而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从而降低饲料营养价值。纤维素酶是分解纤维素的一类酶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降解畜禽消化道内NSP,降低肠道内容物黏性,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减少禽畜下痢,从而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农物秸秆中含有较多的NSP,主要包括阿拉伯木聚糖、葡聚糖、半乳糖、果胶、纤维素等。因单胃动物不能分解NSP,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抗营养因子。酶制剂可消除饲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饲料资源。
近年来,由于农户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率慢,家庭式养殖的数量逐渐减少,在推广企业+农户式的生产方式过程中遇到很大难度。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能改 善NSP引起的家禽消化、免疫器官发育不良,调节血液代谢激素的水平,最终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成活率。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能使肉仔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的相对重量提高,死淘率下降60%。史宝军等研究发现,在小麦型基础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使肉鸡日增重提高2.38%,料重比下降6.91%,成活率提高6.47%。